[每周一例]銀鼓魚感染鏈球菌“打轉”、死亡 |
出處:利洋水產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21-09-09 17:20:00 |
[病例609]海南文昌市東郊鎮東海村一銀鼓魚養殖池塘(圖1),面積4.5畝,平均水深1.3米,配備1臺1.5kW、3臺0.75kW水車式增氧機,混養銀鼓魚和南美白對蝦投喂海水魚混養料。           2021年6月中旬投放南美白對蝦苗3萬尾,規格0.8-1cm/尾。7月初投放銀鼓魚苗2.8萬尾,規格約1-1.5cm /尾,8月中旬平均規格13cm/尾,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一餐40斤海水魚混養料。         8月10-14日,小雨,水溫28-30℃。銀鼓魚開始發病,每天死亡5-10尾,發病魚漂浮池塘邊水面,個別有“打轉”現象,死魚體表無明顯異常。         8月15日,早上,池塘下風口有死魚30多尾,規格都比較均勻,少量魚在水面“打轉”。魚吃料都很正常,無明顯減料。下午5點發現下風口死魚60多尾,5-8尾瀕死魚有漂水“打轉”的情況(圖2)。取2尾水面“打轉”的病魚和上風口塘水回藥店進一步檢查,快速水質測試盒檢測水體pH值8.1,氨氮1.2mg/L,亞硝酸鹽0.2mg/L。病魚體表無明顯異常(圖3),鏡檢鰓、體表粘液、鰭條未見寄生蟲,解剖見肝臟充血、脾臟腫大發黑,腸道有積液(圖4),腦部充血(圖5)。接種2尾病魚的腦、肝、腎、腸道于BHI培養基進行細菌分離培養,取發病魚的肝、脾、腎、腸、腦、鰓等組織,分別用95%酒精和4%的甲醛固定做病毒檢測和組織病理切片觀察。         結果:室溫靜置培養24小時后,2尾病魚的肝、腎、腦部均分離出大量乳白色、針尖狀、形態一致的菌落(圖6),革蘭氏染色呈陽性,菌落鏈狀排列(圖7),經16SrDNA分子鑒定為無乳鏈球菌。藥敏實驗結果顯示該菌對“氟多力”和“菌毒好迪”敏感。病毒PCR檢測真鯛虹彩病毒和神經壞死病毒均呈陰性。病理切片結果顯示鰓小片上皮腫脹,局部鰓絲淤血,可見一孢子蟲包囊,腸上皮多處可見壞死,腸腔內可見壞死脫落的腸上皮,肝局部淤血,藍染團懷疑是細菌,脾臟淤血嚴重,大量含鐵血黃素、紅細胞破裂,腦輕微淤血(圖8)         8月16日,小雨,水溫31-32℃,停料1天。         8月17日,多云,水溫31-33℃,當天減料1餐,下午5點開始拌料內服“氟多力”1包+“菌毒好迪”2包,一組拌料40斤,連續6天,1天1次。         8月18日,多云,水溫32-34℃,下風口死魚30多尾,魚群內有5-10尾銀鼓魚游姿不正常(有翻肚現象),繼續拌料內服。         8月19-20日,多云,水溫32-34℃,下午下風口死魚5尾,繼續拌料內服。         8月21-24日,陰天,水溫32-34℃,一天2餐,一餐30斤料,病情穩定,未發現死魚。
分析:本案例發病魚具有鏈球菌病在水面打轉和腦部出血、充血癥狀,發病魚的腦部和臟器分離出鏈球菌;發病后先停料,連續使用抗菌藥物后死亡量得到控制,說明銀鼓魚發病和死亡與感染鏈球菌有關。(利洋水產藥店 東郊店 律鎖 提供 2021.9.9)
(本文已被瀏覽 21309 次) |
|
|
|
文章分類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