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和管理將成為海參企業核心競爭力 |
2022-07-20 15:2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漁協海參產業分會
我要評論 |
| 7月19日,中國漁業協會海參產業分會主辦的海參產業提升行動首場活動在大連安源多刺海參體驗館舉辦。本次活動邀請來自科研院所、檢測機構、政府部門、認證機構、證券公司等方面9位專家就海參產業加工水平和品質提升、有機綠色食品認證、海參標準梳理和質量體系認證、海參加工企業新三板和北交所掛牌等內容進行講解,來自分會會員單位60多人參與現場培訓,與會會員企業代表紛紛表示,這次培訓干貨很多,收獲滿滿,既開拓了視野,又學到了知識,希望分會多舉辦類似活動。
分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遲飛躍主持培訓活動并以《中國海參產業發展情況》為主題進行講解。根據統計,2021年全國海參養殖面積360萬畝,成品海參產量約18.5萬噸,主要養殖方式分為深海底播(1萬噸)、池塘圍堰(10萬噸)、網箱(1.5萬噸)、吊籠(4萬噸)、工廠化(2萬噸)。遲飛躍秘書長指出,未來海參產業將呈現以下趨勢:1、網箱養殖成為海參成品主要來源;2、海參單產提升,產量將超過30萬噸,價格基本穩定在現有水平;3、地域品牌成為行業主導品牌;4、海參功能產品逐步被消費者接受;5、海參預制菜成為市場主流產品并成為海參產業過千億的主要增長點。
大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趙前程教授做了《海參加工技術升級與預制菜方向》的報告,趙院長分析了海參各部位營養成分,并就海參加工工藝提升和廢棄物利用提出方案,海參加工的方向是:減少損失、回收利用和提升價值。趙前程教授認為,預制菜是指將廚房繁瑣的制作過程前移至加工廠,制作出色香味俱全的標準化食材,未來預制菜前景很好,但海參預制菜要考慮海參自溶性,在加工儲存運輸環節加強研發。為提升海參的美味,需要為海參找到適合的伴侶。
分會兼職副秘書長孫晶老師參與了多項國家和地方標準的起草和修訂,她以《海參系列產品標準解析》為題,詳細講解了海參加工產品各項國家、行業、地方標準,分析了各項指標含義和要求,并將“中華好海參”評審標準與國家、行業標準進行了對比。
SGS東北區技術經理欒穩穩以《海參檢測報告解析與亮點分析》為題,結合其它產業優質產品案例,指導各加工銷售企業如何利用檢測報告各項指標與相關標準對比,挖掘產品亮點和賣點,更加專業地向消費者和客戶展示產品的優勢。
大連質檢院李春玲詳細分析了海參中營養成分、海參多糖、海參皂苷、海參多肽等活性物質的含量和作用,并就海參產品藥殘國家標準要求進行了分析。
大連市現代農業生產發展服務中心黃艷玲科長做了《綠色食品發展情況與申報要求》的報告,全面介紹了全國和大連綠色食品發展情況,尤其是海參產品綠色食品情況,詳細講解了“綠色食品”申報和認證的程序、要求和大連市補貼政策,目前海參產品申請綠色食品面積要求為:開放式水域500畝或池塘海域200畝以上。黃科長鼓勵更多的海參企業積極申報綠色食品,提升海參產品的質量和市場競爭力。
北京中綠嘉泰有機食品認證公司李鵬總經理分享了《有機產品認證流程及有機海參認證要求》,李總介紹,有機產品秉承健康、生態、公平、關愛的理念。我國現有有機水產品55萬噸,占全國有機產品總量2.6%,有機食品的主要消費者是年收入15-30萬的白領女性,有機產品銷售價格高于其它產品20%。目前開放式底播海參和圍堰養殖海參均可申報有機產品認證,網箱養殖海參不能申報有機產品。
中泰證券大連分公司梁欣經理介紹了企業上市相關要求,包括區域股權市場(四板)、新三板掛牌和北交所上市的意義、條件和流程,鼓勵海參加工銷售企業登陸各層次資本市場,拓展融資渠道,提升品牌價值和市場競爭力。 中大華遠認證公司李蓉講解了建立ISO和HACCP等質量管理體系的意義及認證流程。 遲飛躍秘書長在培訓總結中感謝各位專家的精彩分享,同時指出,海參產業已經到了以質量和管理提升競爭力的新時代,未來海參企業必須走長期主義的道路,以質量管理體系為基礎,以綠色、有機食品認證為亮點,從參差不齊的市場中脫穎而出,真正實現“讓海參人過好、讓消費者吃好”。
|
|
|
|
資訊分類 |
|
|
|
|
|
|